19世纪,舰载火炮出現了兩種設計,因為各自的射程与射速有限,各海军强国的战列舰通常混裝两种以上的主炮,高射速小口径砲(6-10英寸)弥补高射程大口径砲(12英寸)的不足。
20世纪初,舰载火炮的射速射程和準度已明顯改善,混裝大小火炮反而變為缺點。因為不同口径炮有不同弹道和射速,這增添弹着点观测和火力控制的複雜和困難,拖累了射速和命中率。此一缺點在1905年的对马海峡海战尤其表现明显,沒有複雜炮種的日軍反而打得游刃有餘。
1903年,意大利、美国、英国的海军皆已傾向统一主炮,取消小砲,增加大砲数量,目的是以火力強大的長射程齐射來提高命中率和摧毀率。當時,重型旋轉砲塔的設計工程以及火力控制系統漸趨成熟实用,更促成其可行性。約翰·阿巴斯諾特·費舍爾爵士於1904年出任英国第一海务大臣。他组成委员会提出新型战列舰的设计方案:12英寸主炮10门、蒸汽轮机能以21节高速长时间行駛。這意味著要造大型戰船,並採用新的動力,以便承載主砲與重裝甲和彈藥,意圖以一致的大口径火炮与高航速去主導海战。此即无畏号。費舍爾称之為“煮老的鸡蛋”,“因为它不可能被击碎”。
💡 关键要点
19世纪,舰载火炮出現了兩種設計,因為各自的射程与射速有限,各海军强国的战列舰通常混裝两种以上的主炮,高射速小口径砲(6-10英寸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