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决出四强之后,就有人哀叹,这一届世界杯提前结束,之后是欧洲杯时间。然则实际上,这四支欧洲球队,除了克罗地亚以外,剩下三支中充斥着移民球员,除了8成都是移民的法国队以外,英格兰和比利时各有11人为移民或移民后代,占比近一半。
而某种程度上说,欧洲足球的崛起,确实和这些移民有关——或者说,跟贫民窟、跟城市贫困人口有关。
长期关注足球的人知道,相当一部分南美球星都出身贫民窟,或者底层贫困家庭:马拉多纳、桑切斯、贝利、罗纳尔多、苏亚雷斯、内马尔……对于这些出身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,足球可能是他们唯一的出路。
至今,对于巴西或者阿根廷贫民窟出身的男孩来说,他们想要出人头地改变现状的唯二出路,就是成为足球运动员或者模特。而相比成为模特,足球无疑是更多男孩的选择。
相似的情况发生在美国的黑人街区,那里的男孩子如果不想成为黑帮成员然后死在某一次火并中,那么最好的出路就是成为体育明星或者说唱歌手。北美四大体育联盟和说唱界的黑人明星,大部分人都来自于贫困的黑人街区。
而如今,这样的情况在欧洲重演:为解决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问题,欧洲各国引进移民作为补充。和来自中国的移民不同,这些来自于南美、中东、非洲和东欧的移民,往往只能从事体力劳动,薪水微薄;在养育子女上,高度依赖社会福利。
对于这些来自移民家庭,缺乏财富积累和代际传承的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,公立社区学校的低劣教育水平,堵死了他们依靠教育改变人生的可能。除了继承父辈的生活方式,体育几乎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选择。
当然,城市贫困人口绝非南美或者欧美独有,为什么唯独这些地方的足球强势呢?
‘
’
答案是:良好的肉类供应。足球毕竟还是一项依赖身体素质的运动,充足的肉类供应是必需品。无论阿根廷或者巴西,本土都有充足的肉类产出,价格较为低廉;而畜牧业发达的南美以外,欧洲国家则以优渥的社会福利,保障了这些出生自移民家庭的孩子有足够的肉类和蛋奶消费。
当然,这也不是没有副作用——生孩子领津贴成了部分移民家庭的选择,主体民族生育率下降的同时,依靠“子宫武器”,移民家庭的后代正迅速占据这些国家人口结构的低年龄段。
除此以外,这些国家往往还有发达的青训产业,这一点保证了这些出身城市贫民家庭、立志于靠足球改变命运的男孩们,能够从小接受良好的专业足球训练。
换而言之,其实也可以从侧面找到中国足球现阶段“不靠谱”的客观原因——在中国,即便“读书无用论”再度兴起,但主流价值观中,读书依然是改变命运的主要方式。而中国的青少年即便不读书,也少有选择体育作为改变命运的事业——当网红、当主播、当小鲜肉、当流量明星,这些表面光鲜、人前显贵、能挣快钱的职业,才是中国青少年的主流价值取向。
职业不分贵贱高低,但中国青少年的这种价值取向,无疑是中国足球、中国体育事业的悲哀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💡 关键要点
在决出四强之后,就有人哀叹,这一届世界杯提前结束,之后是欧洲杯时间。然则实际上,这四支欧洲球队,除了克罗地亚以外,剩下三支中充